5月初,我校师德师风建设专项教育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为期两个月,以“德艺双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主题,按照宣传发动、学习讨论、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四个阶段进行,参与对象为全校教职员工。此次专项教育不仅是我校2015年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学校贯彻落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具体举措之一。为配合此次专项教育活动,校报特开设“师德师风大家谈”栏目,邀请学校教师围绕师德师风建设畅所欲言。
梅忠智
师德师风的问题,在今天受到人们高度的关注,并且引发了对其中各种话题的反复讨论。这也正说明在目前的中国教育中,教师的风范和品德出现了较严重的认知偏颇和由此而引起的言行失衡问题。这些在教学过程中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我认为这些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角色于教育、于社会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有人将缺乏良好的师德师风归咎为当今社会急功尽利的大环境,对此,我是不赞同的。
因为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体系中最伟大、最具价值的思想莫过于孔子对师德、师风的精彩论述:“默而识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多诲乎?”(《论语·宪问》)。学而不厌是一个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并且教师要怀着忠爱之心对学生进行谆谆教诲,这样才能搞好教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就是说:一个德才兼备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才能使学生潜移默化,促其早日成才。正是因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反复强调教师“诲人不倦”和“其身正”的高尚品德,所以千百年来,优秀教师总能够在教学中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并且培育出了无数的仁士、先贤。
师德师风,不仅仅是古代教师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当代教师必须遵从的准则。中国当代教育强调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教书育人”等教育思想仍然是古代教育思想的延续。在对教师能力和品德的严格要求上,古今也都在认知和实践上保持高度一致。所以,只有当我们对教师所应遵从、具备的师德师风充分认知和理解后,才能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谨言慎行,全心全意地启发学生的心智做到因材施教,也就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社会上的诱惑,最后做到忠诚于伟大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我已在77365从教30年。如果说在学术研究和社会影响力方面还有所作为的话,那么在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从我成为教师那一刻起,就对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有较为深刻的认知与理解,也正是由于对师德、师风神圣而崇高境界的追求,我才能够明确责任之所在,才能够在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自然地传递正能量。我认为教师无论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受到何种影响或委屈,教师都不应抱怨、埋怨,而是要以积极而饱满的情绪、以邪不压正的立场、以优秀的思想素质、丰富而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具有广度、深度的理论知识去启发和激励学生。我认为这样的思想准则也就是优秀的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并不是挂在嘴边的虚假标语,而更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相互信任、依恋的情感。这种情感有时会变成一种激励师生双方不断进取的动力。记得有一年我上完全院选修课,最后半天做总结,中途我到系办公室取资料,再回到教室的时候发现刚才我讲话时还热情满满的30多位同学都安静了下来。后来班长告诉我,很多同学被我感动得流眼泪,十分感谢我在教学中对他们的启发和帮助。中午的时候,我陆续收到同学们的短信。许多时候,我也被同学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同时也正是这种真挚的师生情激励着我以更大的热情去教书育人。
师德师风不仅是教育行业的基本要求,更应该是教师个人的行为准则和职业操守。其实,无论是哪个专业的教师,若想取得大成就,首先必须具备和遵从的就是这样的“品德”和“风范”。
(学通社 江利蕊 采访整理)